这是麦肯锡公司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转型创新系列报告中提到的中国银行业八大重要发展机遇之一。
有关记者从多名零售业务领域的银行人士处了解到,近期银监会向银行调研成立直销银行子公司的意向,而不同银行对此态度不一。 一名股份行电子银行部高管表示,直销银行子公司更大的价值,不是去卖理财,更不是做信贷业务,而是把支付结算的功能做到极致,因为这意味着带来了极度便宜的资金。 互联网究竟对银行造成了多大的冲击?银行互联网转型的路径又是什么?且从麦肯锡公司报告中寻找灵感,从银行人的思考中寻找启发。 麦肯锡最近报告显示,银行传统存贷汇业务中,存款和汇款受到了更大冲击。 具体来看,存款方面,回顾2015年存款搬家达到2万亿元,较2014年的9000亿元增长超过1倍。其中,余额宝的规模两年内却增长3倍,达到6207亿元,占到2014年全年储蓄存款增量的9.5%,2015年储蓄存款增量的6.8%。 汇款方面,第三方支付全面抢夺银行阵地。2015年第三方网络支付超过11.8万亿元,移动支付超过9.3万亿元,总计占全系统银行卡消费额的38%。 贷款方面,2015年P2P网络贷款的交易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占全年银行系统小微企业贷款增量的35.6%。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表示,贷款业务回报率相对较低,约为6%,除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贷款,互联网对银行的影响还很有限。对银行产生更大影响的,是包括理财、支付和消费信贷在内的中间业务。这些业务占全球银行业收入达46%,且回报率高,可达22%左右。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线上支付和移动支付被越来越多人接受且习惯。 麦肯锡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2015年移动支付交易量超过4000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了2倍以上。在美国,以数字方式进行现金或支票付款比例,两年内增长了5倍。全球数字渠道同比增长5%-10%,领先的数字银行在2015年客户渗透率已经达到92%,即92%的客户已转为通过数字化渠道办理银行业务。其中手机银行渗透率为61%, 网上银行渗透率大于80%。 以上海银行为例,今年电子银行分流率已经从50%上升到近80%。也就是说,通过电子渠道办理银行业务,包括存贷汇及相关查询的比例,已经接近80%。 “电子渠道发展要优于物理渠道发展,物理渠道有撤销,也有调整,要优化内部格局。”谈及如何应对互联网的挑战,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来看,银行业内电子银行或是直销银行产品,公认做得最为成功的,要属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比起一般银行“理财超市”式的手机APP,“掌上生活”更贴近于大众点评和支付宝,具备更多消费场景。这无疑得益于招行前期对零售业务的大量资源倾注。 “就做一个自己的闭环,招行在银行里面无疑已经做到极致了。他们现在已经达到一个边际效应的临界点,再吸收更多低端的客户,对于他们整体收入并不会有帮助。其他银行也很难在同样的层面超越招行。”一名股份行电子银行部高管向记者表示。 对于成立直销银行子公司,上述股份行电子银行部高管表示“很有价值”。但不同于招行打造自己的闭环生态圈,其规划中的直销银行子公司,实际更看重的是支付结算中带来的资金沉淀。 “关键是资金成本。” 该股份行电子银行部高管表示,直销银行更大的价值,不是去卖理财,更不是做信贷业务,而是把支付结算的功能做到极致,这就意味着带来了极度便宜的资金。前述股份行电子银行部高管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假设一家培训机构将学费预付和优惠结合,消费者先预缴一笔5万元的学费,每上一套课程,从预缴中扣减该课程学费,对价是可以享受更大的学费优惠。对于银行而言,与培训机构达成合作,意味着大量学员客户除了学费,还可以进一步开发他们的其他支付结算需求。 不过,对于直销银行子公司,不同银行显然有着不同的看法。 据有关媒体了解,某银行内部对此存在一定分歧,一种声音认为互联网战略应以子公司的形式推进。另一种声音则认为没有必要成立子公司,在银行母体就可以进行业务创新。还有银行则计划先行成立消费金融子公司。 曲向军表示,从已有经验来看,要推进银行互联网化,不管是独立架构,还是在银行内设立团队,都需要打造好的客户体验,并跟进提高大数据风控技术。 就做强互联网金融,麦肯锡最新报告指出,具体可重点关注四方面机遇:以客户为中心的多元化服务,随时随地的客户体验,全面数字化的银行运营,以及“金融 非金融”生态圈。